黄河新闻网朔州讯(记者 杨婷婷)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近年来,平鲁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朔州市委加快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部署要求,“突出党建引领,建设一区两城,写好两本答卷”,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全区实际,坚定地锚准环保之路,持续开展“蓝天、清水、净土、绿盾”四大行动,不断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资料图】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平鲁区坚持强化执法监管,出台了《平鲁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更是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平鲁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对工业企业开展体检式检查,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迈上新台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同时,实施重点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建筑工地绿色施工,持续巩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果。
2022年全区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PM10浓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NO2浓度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2%;NO2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3%;CO浓度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O₃-8h浓度1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9,同比下降6.7%,全年优良天数331天,同比增加17天,比列达90.6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与全年优良天数均居朔州市第二,六项指标首次全面达标,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2月份,空气质量改善变化率朔州市第一。
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
平鲁区以打好“碧水保卫战”为抓手,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打出水质提升“组合拳”,深入开展桑干河清河行动,持续深化“四水同治”,建立水体信息“基础档案”、污染成因“问题档案”、综合整治“工程档案”,一河一策、一段一策、一点一策,疏浚桑干河支流河道96.5公里,规范沿河43家涉煤企业污水治理,整治排污口24个,新改建城市污水收集管网32公里,建成4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
2022年平鲁区Ⅲ类水体比例达66.67%、II类水体比例达33.33%,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全区3个考核断面中,马邑断面水质为II类,赵家口断面水质为Ⅲ类,林家口断面水质为Ⅳ类,4个城镇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
平鲁区属高寒山区、水土流失区和风沙区,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生态建设重点区之一。按照“近城造园林,环城建森林,城内现景观,城外挡风沙”的规划原则,建成绿荫苑、大西梁、康家窑3个连片2万亩以上生态绿化园区,建成紫晨、明珠、南山3个森林公园,形成了贯穿井坪、白堂、向阳堡、西水界4乡镇25个村,环绕县城西南北三方,覆盖沙源风口长30公里、平均厚度2公里、总面积9万多亩的环城防沙林带,把风沙挡在了城外,为市民建起了“氧吧”。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
该区扎实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2022年全年危废处置量13232吨,医疗废物处置量47.56吨,处置率均达100%。一般固废企业达标率90.9%、基本达标率9.1%。畜禽粪污利用率达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全年新增绿化造林11.07万亩,小流域治理2万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平鲁区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累计化解落后产能1270万吨,建成标准化矿井24座,先进产能占比由79.2%提高到87%,在东南工矿区,统筹利用7亿元的生态修复治理基金,大力推广“后安模式”,统筹推进“三区一地”生态修复治理,为山西省、朔州市采煤沉陷区复垦治理提供了新方向。下一步,平鲁区将对煤炭、露天矿山开采等生态薄弱环节治理修复持续发力。
2022年,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平鲁区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是朔州市唯一被命名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下一步平鲁区将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工作标准,持续引深全域环境综合治理,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